荷香袅袅说古今
当前位置: 主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文脉 中国文脉 >

荷香袅袅说古今


栏目: 中华文脉 中国文脉     |      作者:佚名

  三伏赏荷,赏心悦目。古往今来,荷花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在诗词、书画中也作为重要的审美意象,起到了托物言情、借物言志的作用。

  大诗人屈原十分喜爱荷花,他在《离骚》中写道,“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以荷、菱为衣裳,衬托了诗人高洁的品行。在《九歌》中,屈原还写道,“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他不仅希望自己穿荷,还向往与荷为邻、香草满屋,既超然物外,又极富深情。

  “诗仙”李白自号“青莲居士”。“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他的笔下,荷花有种清雅幽绝之美。他还在《采莲曲》中将荷花和少女的形象一并书写:“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清丽的荷花、明媚的少女如在眼前。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一生酷爱荷花,将其誉为“花中君子”,因此荷花又被称为“君子花”。他在千古名篇《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把荷花的品德描写得淋漓尽致,至今仍脍炙人口。

  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李渔也十分喜爱荷花,说它“可目”,“有风即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可鼻”,“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可口”,“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他还在《笠翁偶集》中将春之水仙兰花、夏之荷花、秋之海棠、冬之腊梅,比做“人生四命”,还强调说,“予四命之中,此命(指荷花)为最”,足见其爱荷之深。

  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很可能也钟情于荷花。在《红楼梦》“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黛玉抽到一支芙蓉签,上题“风露清愁”。古代的芙蓉有木芙蓉、水芙蓉(荷花)之分,虽然有人认为此处应指木芙蓉,但更多的研究者认为,黛玉的气质、才华和美貌更宜与荷花匹配。而命途多舛的香菱,却有“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的判词,读来令人唏嘘。

  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独爱月下赏荷,在他的《荷塘月色》中,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1927年仲夏,家住北京清华园附近的朱自清感于世事,夜不能寐,沿着荷塘漫步,只见“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朱自清笔下的荷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国画大师张大千也爱荷,他不仅在家中种荷,更热衷于画荷。他通过与荷花朝夕相处,将画荷技法总结为“正、草、篆、隶”4种笔法,即画荷杆用篆书,荷叶用隶书,荷花用楷书,水草则用草书,创作出风格独特、驰名中外的“大千荷”。(钟 芳)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古诗词里的桥,穿越千年的感慨

    下一篇:中国人是何时爱上“吃瓜”的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   中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