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星数点晚唐诗”
当前位置: 主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文脉 中国文脉 >

“残星数点晚唐诗”


栏目: 中华文脉 中国文脉     |      作者:佚名

  五山文学是日本汉诗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其汉诗创作以镰仓室町时代“五山十刹”的禅僧群体为主。以诗僧为主要创作群体的五山汉诗,与倡导“苦吟”、工于炼句的晚唐诗歌多有牵系,尤其随着五山后期社会动荡、禅林式微,诗僧心境与晚唐诗的衰飒习气亦相契合。景徐周麟(1440—1518),号宜竹、半隐,近江(滋贺县)人,著有《翰林葫芦集》十七卷。上村观光评价其集,在保存史料的丰富性上可与义堂周信(1325—1388)的《空华集》相媲美;而在文学方面,则与横川景三(1429—1493)的《京华集》一起,被视为文明(1469—1486)以后五山文学的代表性著述(上村观光《翰林葫芦集·解题》)。

  景徐对晚唐诗歌的接触,首先来自由南宋周弼编选、主要收录中晚唐近体诗的《唐三体诗》。他忆及幼时从用堂中材学诗:“小子甫五岁,养于先师手。……教以梁千字文、唐三体诗及空和尚外集,皆俾背诵之,忘一字则赐一拳。”(“文明十八年二月住景德寺拈香”语)这种对《三体诗》的记诵濡染之功,于景徐后来的创作影响深远。《三体诗》中清新淡远、晓畅流丽的晚唐律、绝,尤其得到他的青睐,他总结偏爱的诗风即为“幽畅平淡”(《跋东山玉岑珍侍者百诗后》)、“清绝可爱,累累乎端如贯珠”(《光室字铭有序》)。这在景徐集中多有体现,其诗多处化用晚唐此类诗句。如“南朝古寺钟声远,晓梦尚迷烟雨楼”(《便面春日庙》),乃化用杜牧《江南春》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见枫远不上寒山,咫尺君家几往还。此地停车无鸣道,风吹红叶在松间”(《枫林停车》),则是句句对应杜牧《山行》;“晓风入梦奉天殿,残月长庚夜夜心”(《送了庵和尚入大明国》),乃巧用李商隐《嫦娥》“长河渐落晓星沉”“碧海青天夜夜心”,表达对友人的思念。集中还有数首诗,对赵嘏的“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长安晚秋》),极尽模仿之能事。如“残星数点故人在,一派银河第五桥”(《星夕后逢故人》)、“玉树一声人倚楼,张妃酒醒髻鬟愁”(《玉树后庭花》三首其二)、“残星数点雁横处,起托封书先问君”(《奉寄大明正使堆云大和尚》)等等。在《又次前韵者五篇·其二》中,景徐周麟更直接以“残星数点”形容晚唐诗:“诸老东西才折指,残星数点晚唐诗。”此句一语双关,一方面诗人为禅林的萧条零落深感凄怆,另一方面,也勾勒出他心中的晚唐诗歌图景——如“残星数点”所描摹的,幽静淡远又不掩凄清衰飒之色。

  因此,景徐周麟的汉诗创作,还承袭了晚唐诗寒僻蹇涩、尖新奇绝之一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对“寒”与“残”二字的钟爱。寒,既指体感之寒冽,也关取境之寒僻,是晚唐僧诗的一大特征。景徐即有不少诗歌涉及“寒”境,如《炉存火似红》:“五更吹火倚风炉,寒气剥床先及肤。”《次月江试笔韵》:“未识青春度玉墀,余寒思涩和诗迟。”《门前梅意》:“却遭僧气夺春去,月下敲门诗尚寒。”尤其后二首,已明显透露出“郊寒岛瘦”对其汉诗创作的影响,诗僧幽居的枯冷竟把春的暖意也夺去,只留下月下敲门的寒寂,想象可谓尖新。而与“残”相关的意象,在景徐诗中也大量出现,包括残夜、残灯、残星、残梦、残月、残雨等20余种,诗人竟以“残僧”自谓。“残”是一个极具时间性的词汇,指将尽未尽、挣扎着存在却终将湮灭的事物,体现出诗人的枯冷心境和对事物的观照习性,这在“晚唐体”诗歌中即大量存在。如五代诗人李中就将“千里梦魂迷旧业,一城砧杵捣残秋”(《海城秋夕寄怀舍弟》)、“千里梦随残月断,一声蝉送早秋来”(《海上从事秋日书怀》)视为其最得意的诗句。景徐对“残象”的偏爱,表明他刻意营造一种耽享其中的、寒僻奇绝的意境和愁绪,这既与其时代处境、诗僧身份相合,也与他对“晚唐体”的自觉取资有关。

  此外,景徐周麟对晚唐诗风的接受,还体现在他对“苦吟”精神和炼字锻句创作态度的推重。宋人有谓“苦吟不脱晚唐诗”(刘克庄《自勉》)、“(诗)至晚唐而工”(杨万里《黄御史集序》),已指出晚唐诗人于苦吟中极锻炼之妙的创作特征。景徐周麟亦不掩对这一姿态的效仿,如其《孤吟》:“天外片心堪细论,掉头拍膝月黄昏”,写觅诗的专注和得句的兴奋;“青云不负故人约,尚有敲门觅句僧”(《开窗宜月》)、“可游月下推敲界,莫掷人间壒圾堆”(《答云英》),则是用贾岛“推敲”之典营造作诗的清雅兴味。在景徐看来,“苦吟”并非是在痛苦穷困的境遇中作诗,而是指写作过程中冥搜觅句的刻苦艰辛,是一种沉浸于“我”与自然兴会无间、冥想推敲的状态,所以他对“月下推敲”之典的运用,更多是标榜作诗时的专注和自得,而非将钩章棘句作为最终的诗美理想。他在为彦龙周兴(1458—1491)的文集作序时说道:“昔育王横川(按:宋僧横川如珙),其提唱尽去雕巧之弊,独振古风,视彼宋末诸老钩章棘句、攒花簇锦相尚者,如隔天渊。”(《半陶文集序》)“宋末诸老”指的是效仿“晚唐体”的“四灵”和江湖诗派。景徐认为他们虽追摹晚唐,但极尽雕巧藻绘之能事,丧失了诗歌应有的清新自然与吟诗的清雅自得。这又体现出他与“晚唐体”保持疏离的一面。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从故宫铜镜看古人如何造镜子

下一篇:诗词里的中秋节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   中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