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颜见江东父老”新解
当前位置: 主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文脉 中国文脉 >

“无颜见江东父老”新解


栏目: 中华文脉 中国文脉     |      作者:佚名

  楚汉争霸时期,项羽在垓下被重重包围,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带着八百多名麾下壮士趁夜色突围而出,到达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时,项羽身边只剩下二十八名拱卫士兵。此时,汉军的几千追兵正疾驰而来。项羽命令众人分头走,并约好会合地点,然后挥刀冲向汉军,砍杀出一条血路。当项羽最后来到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四十里乌江浦)渡口,乌江亭长前来接应,为其准备了一艘渡船,眼见追兵渐至,寡不敌众,催促项羽赶紧上船过江,说道:“大王赶快上船吧,江东沃土千里,子民百万,大王回去后可以重振旗鼓,招兵买马,割据一方,徐图再起。现在就这一条船,再不走,就来不及了!”但项羽听完亭长的话,静默不语,面对滔滔江水,仰起头叹道:“想当初江东八千余名子弟追随我征战南北,如今却只剩我孤身而返,就算江东父老对我并无怪罪之意,我又有何颜面再见到他们呢?”项羽最终拒绝了亭长的好意,将跟随自己征战五年战马牵了过来赠给亭长,转身挥刀又向汉军杀去,在乌江边与汉军战至力竭,遍体鳞伤,最终拔剑自刎身亡,年仅三十一岁。这就是“无颜见江东父老”典故的由来。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感慨后来作为成语流传至今,被用于指自我惭愧无脸再见乡亲。由此国人现在经常以“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成语告诫背井离乡的年轻人应该在外发愤图强打拼,否则混得灰头土脸就可能无颜见父老乡亲。按照这种解释,项羽之所以无颜见江东父老,是因为自己的失败没有脸面再见故人。明朝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七如是言:“程宰兄弟两人是做折了本钱,怕归来受人笑话,羞惭惨沮,无面目见江东父老,不思量还乡去了。”这种解释其来有自,经过代复一代的传承已经根深蒂固,成为通说,乃至不刊之论。是耶非耶,殊值深思。

  历史复盘:项羽的大起大落

  这一幕历史剧情还必须从头说起。

  在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爆发后不久,隐居江苏的项梁就带着其侄子项羽在会稽起兵。项梁是曾为抵御秦国而力战至死的楚国名将项燕之后,心存复国念想的楚人对这位名将颇为尊敬。在诸侯蜂起时,范增就曾向项梁说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民心所望。因此项梁在吴中一带甚有威望自不足怪。项羽身材壮硕,膂力过人,早年间曾经发下豪言:“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秦始皇游会稽,项羽就曾胆大包天地宣称“彼可取而代也”,磊磊有英雄气。正是项羽具有领袖欲望,力能扛鼎,素为当地年轻人所敬服,很多青年子弟都惮而服之,听从驱遣。在项梁叔侄二人起兵伊始,吴中百姓纷纷响应,平时与项羽来往的年轻人在其号召之下从四面八方聚集过来,形成“江东八千子弟兵”。这是西楚义军的精锐主力部队。项羽正是以这“八千子弟兵”为班底南征北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在巨鹿之战中,他引兵渡河,破釜沉舟,九战连捷,大破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勇冠三军,逐渐具备了一统天下的实力,被尊为“诸侯上将军”。

  秦亡后,割据一方的诸侯多达数十人,相与并争,其中实力最强的即是身处汉中地区的汉王刘邦。在秦亡后不到三个月,刘邦就带领部队从关中开拔,在中原一带与项羽屡次交锋。双方在此期间互有胜负,战争进入胶着之态,最终两军在广武山附近僵持不下,以在鸿沟河协议签订宣告妥协告终。盟约达成后,项羽率军转回彭城准备休整,刘邦原本也打算班师咸阳,却被张良所阻。张良为刘邦借筹谋划方略,主张与项羽议和本为缓兵之计,不能就此善罢甘休,应该立刻将韩信、彭越等人悉数召回合力围攻项羽以图霸业之基。刘邦一面让张良去向韩信等人传令集结,一面自己返辔引兵追击项羽,在河南淮宁附近再度与项羽构兵鏖战。鉴于刘邦背信弃义,项羽毫不示弱地率军就地展开反击。起初,刘邦在项羽的强攻之下节节败退,并在成皋遭到项羽围困而兵势岌岌可危。在危难之际,刘邦向韩信等人许以封侯拜相之诺,以期各路诸侯能够全力以赴出兵相救。韩信等人被这种许诺所引诱纷纷率军前来与刘邦会师夹击项羽,恰值远在咸阳的萧何派人运来大量粮草,汉军顿时声势大振,兵盛粮足。而此时项羽却被燕王臧荼截断粮道,形势发生逆转。项羽认为,汉军虽说人多势众,却只有驻扎垓下的韩信所部堪称真正的威胁所在,只要集中力量将其一举击败,其他各路诸侯必然不战自退。项羽率军直奔垓下,本以为是破局之良策,不料正中深谙兵法谋略的韩信诱敌深入之计。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女中英才辛宪英:劝弟尽忠职守 预言钟会叛乱

下一篇:《水浒传》里的梨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   中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