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诗词
当前位置: 主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文脉 中国文脉 >

《西游记》中的诗词


栏目: 中华文脉 中国文脉     |      作者:佚名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这是《红楼梦》中最流行的一首诗,可以说很多人耳熟能详。原因是一方面它讲了一个朴素的人生哲理;另一方面则是它通俗易懂,即使不识字的人听了也能记住一两句。除了这首《好了歌》,《红楼梦》中还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如《葬花吟》《枉凝眉》等,这些诗词不仅流传广泛,也是这部伟大名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比,《西游记》中的诗词就没有那么多人熟悉了。

  《西游记》开篇即言道: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寥寥几句,把中国人的世界与历史总结了,且一笔把人带进了佛教的世界中。相比《红楼梦》中的《好了歌》,这首诗算是有些雅了,但仍然可以看出它的大众化倾向。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这几句诗简直就像是《好了歌》的翻版,用不同的比喻讲述了老百姓对人生的朴素认识,平实通俗,上口易懂。这样的诗词在《西游记》中比比皆是,其中勾勒景色的诗词很多,但不能算是标准的绝句、律诗。如描写师徒过了黑水河,迎风冒雪,作者写道:“但见三阳转运,万物生辉。三阳转运,满天明媚开图画;万物生辉,遍地芳菲设绣茵。梅残数点雪,麦涨一片云……道旁杨柳舒青眼,膏雨滋生万象春。”把西行路上的河西走廊形容得非常美丽。再比如描写花果山的诗词:“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像个人家。”把花果山形容得格外可爱。

  明清时期,里巷中到处有勾栏瓦舍,“说书”和“看戏”是普通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而这种形式便需要艺人用半文半白、似诗似话的语言,讲述老百姓听得懂的故事。这便促成了文学的大众化转向。由于彼时的文本并不固定,说书人讲的内容基本都是根据历史或前人的文学作品改编的故事,为了让受众听得懂,说书人口中的故事自然要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通俗化改编。所以我们看到的话本往往具有高度的白话性。但是,诗词这种雅文学仍然是庙堂文学,仍然是评价一部作品价值的重要尺度。所以,说书人便在非情节部分适当运用诗词来渲染气氛,一方面为“说书”这项艺术提供了别样的仪式感,另一方面也体现说书人的艺术才能。他们创作的诗词大多雅俗共赏。这正是《西游记》和《红楼梦》等小说中存在大量诗词的原因。这些诗词大多与情节无太大关系,除了烘托气氛外,对于人物塑造、场景构成等,也具有重要影响,堪称我国古典小说艺术的一大特色。

  和很多同时期的中国古典小说一样,《西游记》在内容上已经具备了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是在形式上,依然沿用了“说书”的模式,会在故事中夹杂一些诗词。这也是我国古典小说所保留的“话本”的痕迹。这些负责烘托气氛的诗词被大量运用,起到了促进文本流传的作用。总体来讲,《西游记》里的对白描写,多是纯正地道的明朝市井语言,生动活泼,趣味横生。其中还有不少对白具有元杂剧的风格,十分俏皮跳脱。这样活泼的让普罗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语言,如果要配上诗词,就不能太雅,也必须通俗一些才能与整体文本浑然一体。这也就导致《西游记》中的诗词极具大众化、通俗化的特点。

  《西游记》中很多打斗场面的诗词,就是一句顺口的歌词或者快板,这种通俗反而让人印象深刻。如“一个是太乙散仙呼大圣,一个是观音徒弟正元龙”,可以想象,在彼时喧闹的街头,亦或宾客往来的酒肆之中,说书人正襟危坐,左手握扇,右手提檀板,情绪高亢唾沫横飞地讲述这些对仗并不工整但朗朗上口的诗词。讲到精彩之处获得满堂喝彩,却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在这种情况下,作者笔下的诗词往往就是这种:“上天有路,入地有门;步日月无影,入金石无碍;水不能溺,火不能焚。”或如:“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挺挺身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尖嘴咨牙弼马温,心高要做齐天圣。”把孙悟空的形象描绘得格外生动。再如孙悟空与黑熊精对峙时,说了一大段词,将自己的本领告知对方,不无得意:“我佛如来施法力,五行山压老孙腰。整整压该五百载,幸逢三藏出唐朝。吾今皈正西方去,转上雷音见玉毫。你去乾坤四海问一问,我是历代驰名第一妖。”这段说辞其实也颇具元杂剧文本的烙印,孙悟空想通过自己的言语吓退妖怪,没想到黑熊精听罢回了一句:“你原来是那闹天宫的弼马温么?”令人啼笑皆非。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雅乐:塑造中华文化的礼乐之乐

下一篇:女中英才辛宪英:劝弟尽忠职守 预言钟会叛乱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   中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