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巧赚落山坡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国民间故事 >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 胶东民间故事 >

牧童巧赚落山坡


栏目: 胶东民间故事     |      作者:佚名

  在开发区古现街道办事处境内,有一处青翠的山峦,当地人称“落山坡”。山坡脚下有一泉眼,四季流水不断。福山一带流传的“牧童巧赚落山坡”的传说就发生在这里。

  话说元朝末年,云南大理有一王姓夫妇为避战乱,搬迁到山东登州府福山县城西北30华里处的古现镇上居住。不久,王姓夫妇先后病逝,撇下一个幼子,经邻居、一位好心的文书老先生介绍,到镇上一大户人家做了放牛童。

  有一天,一位南方风水先生携妻子途经落山坡,见汩汩泉水从山脚下溢出,不觉惊奇,四下观望,不禁拍掌惊奇:好一个风水宝地!第二天,他和妻子又来到落山坡,将两个生鸡蛋悄悄放入了泉眼处。他告诉妻子:若是这泉眼灵气盛足,第二天太阳升起时鸡蛋就会熟透,那他就要买下此地,将祖坟迁来,定能兴家旺业,人丁世代为官。

  这一幕,恰被不远处放牛的王姓牧童看在眼里。他们走后,牧童来到泉眼旁,伸手将鸡蛋捞出,第二天清晨又将鸡蛋放回泉眼中。第二天,风水先生独自来到泉边,一看鸡蛋居然没熟,很是惊讶。他自信不会看走眼,便将远处的牧童唤至近前道:“娃娃,老夫将这枚鸡蛋放入泉水之中,我去落山坡上跺地三脚,你看这水中的鸡蛋是否弹跳,务必如实告诉我。”说罢跑步到山顶。小牧童看得真切,只见那风水先生每跺一脚,鸡蛋便弹跳一下。风水先生大声询问,聪慧的牧童摇摆双手回应,说鸡蛋丝毫不动。风水先生怀疑牧童使诈,便下山来给了牧童几枚铜钱,让其上山顶连跺三脚,他自己在泉边观察。牧童明明在山上用力跺了三脚,只可惜,水中的鸡蛋纹丝不动。他哪里知道,牧童只是用力抬腿,落脚却是轻轻点地!风水先生自认眼拙,转身走人了。

  却说小牧童,当即向东家请求,愿意用自己这几年的放牧工钱,来换取南山那座带泉水的落山坡,以作自己父母的安葬之地。那落山坡并不是田地,地主乐得答应。小牧童买了一海碗烧酒,并将自己茅舍中饲养的唯一一只鹅蒸熟,用柳条食盒装好送给邻居那位文书先生,请他写文书作公证。文书先生端量一下牧童送来的食盒,挥笔写道:“一海酒,一河鹅,换来一座落山坡;若想收回落山坡,必须还我一海酒,必须还我一河鹅。”那东家也没仔细过目便签字画押了。

  岂不知文书这样一写,可不得了!试想,一海碗酒变成一海酒,一个食盒装的一只鹅变成一河的鹅,这样一来,即便东家日后反悔,却也赔不起牧童那一海的酒和一河的鹅了!

  小牧童买下落山坡后,将父母的坟墓迁到山坡脚下的泉眼旁边。后来,牧童娶妻成家,生活和美,家业渐渐兴旺发达起来,终成福山地界的一方名门望族和官宦世家。

  据史料记载,王家自云南搬迁到古现之后,从明朝到清朝末年,历经世代16世,既是官宦世家,又是书香门第,先后有翰林6名,进士24名,举人58名,贡生58名,秀才357名;出现过三任封疆大吏;更有过“父子三翰林、兄弟多举人”的门庭辉煌。值得一提的是,古现王家还出过一位彪炳千秋的著名人物:甲骨文的发现者王懿荣。

  文/亮点儿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皇妹劝兄休战到登州

    下一篇:蓬莱的八仙传说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   中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