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80后电影人的自白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动态 > 文化新闻动态 >

一个80后电影人的自白


栏目: 文化新闻动态     |      作者:佚名

  在今年的First电影节上,谢飞举办了自己的新书发布会——《电影导演创作》。对于一个普通老人来说,80岁本该是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的年纪,谢飞却乘着互联网的浪潮,愈发活跃在大众眼中,写书、执教、参加各地的电影节展活动,样样不落,甚至成为影迷口中“最大牌的豆瓣影评人”。

  作为中国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谢飞没有随着代际更迭隐匿在年轻导演背后,而是始终以积极昂扬的姿态,走在时代的前端。这其中,既有命运的偶然,也有选择的必然。

  2012年,70岁的谢飞搬去陪伴99岁的母亲,在家中发现了大量父亲留下的文字材料。在这些故纸堆里,谢飞回望了自己的人生历程,他说,这就是人老了的标志。

  今年8月末,在谢飞80岁生日月的尾声,策展人、影评人沙丹,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王垚,与这位“大龄豆红”进行了一场“80后”之间的对谈,聊了聊一位导演的跨时代之路。

  “我”是如何成为导演的

  沙丹:我觉得选择是人生面临的很多大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刻,您作为高干子弟,为什么在当时会进入到一个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的文艺领域?

  谢飞:看着一批批的学生,我经常会琢磨,艺术人才是怎么出现的?天分到底是什么?我也反观自己,从我的经历入手,反思我是怎么成为一个导演的。

  每个人对于身处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是无法选择的,大家来到这世界上,到了哪家,是什么出身,自己都无法选择。但路是自己可以选择的,我上大学的那年是1960年,有29万高中毕业生,大学招收32万人。所以竞争并没有今天那么大。

  我读中学时就非常喜欢戏剧和电影,考进北京四中以后,经常晚上跑出去看戏。北京四中其实是理科很有名的学校,但我们高一结束时,学校突然出了个因材施教的政策,于是有37个人就去了文科班,加强文学名著欣赏和作文,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数理化都不用上了,后来班里挺多人都考到了艺术院校。

  还有一个插曲,我本来被选为留苏学生,但没两个月就通知我去不了了。

  沙丹:中苏关系起了变化。

  谢飞:对,1960年前后中苏关系已经紧张起来。所以人躲不过时代的限制,但你可以在你所处的时代里去寻找机会。我经常和学生们讲,现在是商业为主的时代,你要知道如何去避掉缺点,去寻找你的机会。

  我一毕业就留在北京电影学院当老师,虽然当时的理想是到制片厂当导演,但既然留下了我就要做好,不能做一个“空头文学家”。其实,在影视行业里教书,最好的老师就是成功的实践,但我们那时候一晃十年就过去了。

  我最开始讲课的时候,举的例子都是外国名片,比如《公民凯恩》的镜头为什么这么摆,但人家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导演和摄影怎么交流的,还是靠猜。后来环境变好了,我就抓紧时间和机会去实践,后来基本就是以我自己的创作为例了。

  沙丹:其实您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了,但这又是一个关于抉择的问题,我相信如果您继续往下走的话,“前途”应该没问题。但您最后没有选择走仕途,这是为什么?

  谢飞:我其实是想当电影学院院长的,哈哈哈。当时我有一段时间到欧美访学,把欧美所有的电影学院都跑遍了。回来之后做了很多讲演,我们要怎么改革,要建立什么样的大学。我的理念当时可能是先进了一点,所以就没当成院长。

  但好处就是我有时间当导演了,拍了《本命年》和《香魂女》。电影学院的院长我还是想干的,因为我有很多关于管理、教学的理念,需要三五年的时间来搭建框架,只有院长才有可能做到。

  但这条路离我的喜好就太远了,幸好我坚持做一个导演,做一个老师,做到今天80岁,还是非常完满的。

  沙丹:王垚也在电影学院工作,您觉得谢老师是一个怎样的师长?

  王垚:我用一种时尚点的说法,谢老师是狮子座,所以一直很有想法和行动力。谢老师其实是中国最早的电影节玩家。大家可能听过一些第六代导演的故事,比如张元拎着《妈妈》的拷贝去了全世界好几个电影节,其实谢老师早就去过了。自己拎着拷贝到戛纳电影节的办公室,说我要投你们电影节,对方也很蒙,看了之后就入围了一种关注,就是《湘女萧萧》。

  为什么我们在看电影史的时候,谈到第四代导演的时候,要数到四五个才到谢老师,但今天我们说第四代时,第一个就是谢老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片子看得到。谢老师很早就注意到电影节对导演、对电影的作用,但第四代很多其他好的作品外国学者都没有看过,就没有传播。包括现在,2008年的时候谢老师还在鹿特丹做了一个展。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红色题材影视作品如何“圈粉”年轻人

下一篇:《隐入尘烟》出圈:感悟乡土的力量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   中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