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影视作品传之有道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动态 > 文化新闻动态 >

主旋律影视作品传之有道


栏目: 文化新闻动态     |      作者:佚名

  近年来,一批优质主旋律影视作品破圈传播,成为大众交口称赞的爆款。这不仅是因为作品“言之有物”,拥有过硬的艺术质量,还在于其“传之有道”,善于借助融媒体发展的东风,形成传播合力。在创作者、宣发方、平台方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承载着主流价值观的剧集、电影、纪录片、综艺节目等深耕内在逻辑、话语体系、传播方式,不仅使主旋律作品的受众覆盖面越来越广,而且使其所承载的主流价值理念深入人心,逐渐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主旋律创造高频率、正能量形成大流量”的新风尚。

  更平实 具象宏大主题,助推口碑效应

  近年来,随着艺术理念的不断进步,主旋律创作实现了巨大转变。以往主旋律影视作品更多地聚焦历史事件或者英雄人物光辉形象,以恢宏的场景、高大的形象、严肃的台词为常见要素,呈现风格偏绚丽、宏大。而今,大部分主旋律影像的叙事角度逐渐转为平视化,镜头开始有意识地捕捉大时代下的普通个体、大背景中的小切口,以平凡故事映射时代变迁,更容易吸引自来水,形成口碑效应。

  在这样的变化之下,主旋律影视作品更重视对宏大命题的细腻化处理。作品的传播点、话题度不囿于遥远的历史岁月、抽象的政策理念,而是走向具体化、多维化。这一点在当前基于主旋律影视作品召开的各类研讨会、座谈会中,专家学者对作品角度多元、具体可感的评价中可以得到印证。以当代农村剧《幸福到万家》的研讨会为例,与会专家的评价在乡村振兴战略使农村获得新发展、农民呈现新面貌的大主题下,衍生出许多“小视角”:以何幸福为代表的女性角色的励志成长,农村法治文明建设现状,小人物塑造如何在不避讳缺点的同时闪现善良本性等,不一而足,对《幸福到万家》用“一人、一家、一村庄”的细微与真实勾勒出农民群像与乡村发展图景给予肯定。主旋律作品破除了艺术表达生硬、为说教而说教的藩篱,不回避现实问题,也不再视历史进步、社会发展为宏观抽象的概念,而是将主题拆解出一个个生动的情节,塑造成一个个丰满的人物,为行业评价、口碑塑造提供了更多可以延伸的视角和话题。

  在专业考量之外,主旋律作品的媒体发声、观众讨论也获得了更为广阔的拓展空间,使作品的口碑传播效应不断增强。讲述普通人的故事,使观众更容易带入自身的感受与情绪,领悟芸芸众生因奋斗而闪光、祖国河山因热爱而秀美的深层主旨。例如,《山海情》用西海固百姓的生活变化展现脱贫攻坚成果的大主题,以看似“土味”的真实收获媒体与观众的好评。在人物故事、西部建设等与剧情密切相关的话题之外,观众还在看到当年西海固人民尝试种植蘑菇、努力寻找销路时,慨叹当今直播平台的发展与交通系统、物流体系的健全,直观感受如今的幸福与发展成果来之不易。可见,用身边最简单、最直观的感受来激发观众奋斗的信念与动力,也能实现主旋律入脑入心的创作初衷。由此,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创作传播形成了一种正向的循环,即以扎实内容呼应正向主旨,让各个意义上的观众有更多真实的思考可以抒发,打造口碑效应的同时,又强化了影视创作的“根”和“源”。

  更青春 更新话语体系,贴近年轻受众

  随着受众群体更新迭代,年轻观众成为影视剧的重要观赏群。主旋律影视作品若想赢得年轻观众群体的青睐,需要在形式创新与内容创作过程中摸准观众的观赏诉求,让承载着主流价值观的宏大主题以青春态的话语体系跨越时空与地理间隔,走入年轻观众的视野中、心田里。

  很多片方创新呈现方式,以适应年轻受众的喜好。比如在传播呈现移动即时性的背景下,满足大众的审美期待、适合新媒体平台传播特质的主旋律作品更容易在当前众多视听内容选择中脱颖而出。因此,贴近年轻受众碎片化、新奇化观看偏好的“小体量”“新视角”,成为近日创作领域涌现的一种有益尝试。纪录片《“字”从遇见你》采取5分钟的微体量,以生动的动画、诙谐的语调,追溯常用汉字的演变历史及其背后的文化密码,使当下容易提笔忘字的年轻观众重新认识汉字起源,继而提升文化自信。《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从一幅幅美术作品入手,让年轻观众通过欣赏艺术获得美的享受同时,了解中国共产党驰骋百年的恢宏历史,获得耳目一新的观赏体验。这种作品更容易在短视频、社交媒体形成话题效应,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就如同一个窗口,很多人透过作品提供的线索探讨挖掘,从而对传统文化知识、主流价值理念形成更理性的认知。此外,主旋律影视作品将出现在课堂上、书本中、新闻里的著名人物、历史事件以影像化、故事化的手段再现,让脑海中的概念变成眼前立体生动的画面。重大现实题材剧《功勋》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人生经历作为故事内容,通过剧中的描写,观众发现中国“氢弹之父”于敏是一个会给孩子做木头飞机的爸爸,科学家孙家栋也有莽撞的一面,因沉迷于看书未及时离场被关在了图书馆里,要不是钱学森拦着,他就想从二层楼上跳下去回家。通过作品的讲述,年轻观众发现,这些英模不再是存在于历史岁月长河里、祖国奋进征程中的一个个名字,而是鲜活饱满、可敬可爱的个体。他们在这种“沉浸式”的观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思考,继而由人推己,追寻榜样力量激励自身前行。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从《渡海帖》看苏轼是如何渡海的

下一篇:红色题材影视作品如何“圈粉”年轻人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   中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