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女子艺术教育的话语空间建构:以《妇女杂志》为中心的考察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育知识 > 教育观察 >

民国女子艺术教育的话语空间建构:以《妇女杂志》为中心的考察


栏目: 教育观察     |      作者:佚名

作者简介:刘晨(1968-),女,汉,辽宁盖州人,文学硕士,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研究馆员,杭州师范大学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研究馆员,硕士生导师,杭州市新世纪“131”优秀中青年人才,研究方向:艺术史,艺术教育,文献学研究。

关键词:艺术学理论;艺术教育;民国;女子艺术教育;话语空间;《妇女杂志》

内容提要:《妇女杂志》是民国发行时间最长的女性期刊,比较完整地呈现女性群体的社会角色在此时期的发展和变化态势,其中也包含女子艺术教育的发展,能够代表一个时期的集体话语意识、历史叙事等。通过以《妇女杂志》为中心的考察研究可回归艺术教育话语空间的原始现场,重建女子艺术教育史现场,探寻民国女子艺术教育的话语空间建构。

  标题注释:【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晚清民国期刊中的美育史料整理与研究(1900-1949)”(项目编号:18BZW018)阶段性成果之一。

  自1898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女性期刊《女学报》创刊之后,晚清民国以女性为主要阅读对象的女性期刊大都以争取女权、倡议女学为宗旨,提倡女子解放,宣传男女平等和婚姻自主,一同追求从“强国保种”到“国富民强”。女子艺术教育亦是其中重要一环。

  《妇女杂志》,1915年1月5日创刊于上海,月刊,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存续17年,1931年12月1日停刊,前后共17卷204期。先后由王蕴章、胡彬夏、章锡琛、杜就田、叶圣陶、杨润余任主编。它以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女学生和家庭妇女为主要读者对象,是民国时期历时最长、发行量最大、影响深广的女性期刊。

  《妇女杂志》涵盖的内容极其广泛,其中包含女子艺术教育的发展变迁,体现着一个时期的集体和个体话语意识,可从中探寻民国女子艺术教育的话语空间构建形成。

  一、国外女子艺术教育:启蒙话语引介

  《妇女杂志发刊辞一》中写道:

  粤稽晚近,欧风东渐。发扬踔厉,靡缛稍捐……本杂志有见于是,知殖学之不可缓,为之培其而濬其源;知明艺之不可已,为之疏其流而畅其枝。夸吴哗诞无当也,则范之以纯;简朴苟陋非美也,则著之以术。[1]

  《妇女杂志》除先后设立“译海”“译论”“世界妇女状况”“妇女谈薮”等栏目专门登载“凡东西各国最新发明之科学精蕴以及时事要闻足为我国女学之观摩者”[2]外,其他“纪述”“名著”“杂俎”“杂载”等栏目中有关于国外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女性艺术家职业生活、普通女子艺术教育影像等的翻译、评论、介绍等内容。女性形象通常为欧美和日本的精英女性、自立的职业女性,呈现的主要是异域优秀形象,并通过介绍国外艺术教育新知,传播先进文化,从而一同形成“他者启蒙”的话语框架。

  如《日本妇人职业指南》中介绍“女音乐家”:

  十三音乐家

  音乐家亦为妇人之职业。或在家中招收学生,或往人家教授,或为学校之老师。自开学校招收学生者,须受检定试验具有中等教员之资格者,在公立或私立音乐学校卒业者。至往人家教授者,一星期教授一次,束修自五元以上十五元以下。在学校中担任教务者,月薪至少为十五元。一朝名誉顿起,弹奏一次,可得三十元至五十元之报酬。[3]

  在《妇女职业问题》中讨论“妇女是否可以兼任治家和事业”时,女艺术家给出了自己的一些正面答案。歌剧的歌者格斯基女士(Johanna Gadski)引她自己的经验,表明比较和缓的主张:

  在音乐职业之中,我可算是一个很忙的女子,但是我还是可以有一个很快乐的家庭……

  女剧家开讷德女士(Madge Kennedy)证明“许多女艺术家确曾为她们的丈夫子女造成极快乐的家庭,而同时进行她们特长的事业,毫无阻碍”。画家茀莱尔女士(Lucia F.Fuller)以为“断定有职业妇女的养育儿童,不能及专务家事的妇女,是绝对没有理由”。

  歌剧的歌者卡维安女士(Emma Calve),从她自己的经验,和她所知道事实的成效,说妇女可以有成功的事业和家庭的生活。[4]

  除描述音乐家、剧作家等精英女性生涯外,也有女子艺术教育和普通职业女性养成的记载。如美国的Vassar巴沙女校是以音乐及美术著名,New England Conservatory新英格兰音乐学堂是美国最美备的音乐学校①。法国女学生娱乐生活中“最感趣味的,要算音乐。音乐会到处都有,都会中固不必说,就是那住在田野中的中等家庭,也没一家不置披亚那(Piano),所以不论什么地方,总可以听到一种悠扬清越的声音。凡是女子,都能背诵一二首有名的曲调。这可见她们爱好音乐的情形了”。②日本妇人职业中有“编物及摘细工”和“造花”,“教授处为女子美术学校、女子职业学校及手艺传习所等”,“以此为业者,大抵为女子职业学校及女子美术学校卒业生”。[3]

  优秀职业的异域女性可以为本土女性带来启蒙阅读想象,成为理想女性的楷模,但此时对大多数普通女性来说尚属遥远,故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趣味也是极其务实有效的启蒙培养。《妇女杂志》从1917年第3卷11号的“三色版精印西洋名画《母之助》”起,至1931年第17卷终刊的十余年间,坚持刊载“西洋名画”和“泰西③名画”50余幅,偶见西洋雕塑和日本名画,大多以三色版印制尽可能保持原画风貌。作品包括文艺复兴初期的波提切利的《圣母戴冠》,文艺复兴盛期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拉斐尔《圣母像》;现实主义画派米勒的《初步》,学院派肖像画家Joshua Reynolds的《天真》,印象派画家William McGregor Paxton的《生菜》,后印象派画家Augustus John的Madame Suggia(《苏吉亚夫人》)。除油画外,也有苏格兰水彩画家Russell Flint的Charista,美国封面插画家Frances Tipton Hunter的《仙境》,罗马尼亚雕塑家、现代主义雕塑先驱Constantin Brancusi的《波嘉尼小姐像》等。可见《妇女杂志》选择作品的视野相当开阔,部分作品配诗或文字介绍。

||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4000元打造的“iPad班”,面对舆论质疑何去何从

    下一篇:《华夏文明之光》中国艺术展在俄罗斯举办 图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中国时尚休闲网   致富经   风雅鹤壁   中国时尚文化网   中国书画艺术网   中国兰花网   中国演讲与口才训练   中国高考智库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网   中国网络营销传播网   油画定制网   趣学街   中国城市品牌建设网   中国旅游风景名胜网   学习力教育智库   意志力教育学院   中国民间故事网   中国营销策划网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中国儿童文学网   中国书画交易网   中国艺术传播网   中国油画网   中国书法网   中华书画网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珠宝文化网   中国民俗文化网   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中国收藏投资知识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瓷器网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   天赋教育前沿   教育趋势研究   中国收藏证书查询网   中国酒文化网   中国广告设计知识网   中华武术网   杭州西湖风景文化网   中小学生作文大全   家长学院   学习力教育中心   教育百科   高考季   中小学生作文网   中国爱情文化网   科技前沿   中国地理知识网   中国书画网   中华人物谱   中国茶文化网   学习力训练中心   千岛湖旅游风光   艺术教育知识   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网   天赋教育观察   白手创业致富网   中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