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调理 中医养生
当前位置:首页 > 预防调理 > 中医调理 中医养生

经络不通的人,一般会有四种感觉,试试三个方面疏通经络


作者:佚名       来源于:健康百科

 经络不通的人,一般会有四种感觉,试试三个方面疏通经络。

 
俗话说“经络不通、百病丛生”,我们身体的健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气血的充足,一是气血的流通。而经络不通必定会影响气血不畅。所以,保持经络畅通,是养生健体的一个重点。
 
 
那么,经络不通有哪些自我感觉呢?
 
一般来说,经络不通、或者经络即将淤塞的时候,身体会有四个方面的感觉,最好能早点引起重视,及时疏通经络气血:
 
1、早晨疲倦:经过一晚的睡眠,正常情况下,应该是精神奕奕、意气风发的状态。如果刚起床就觉得自己气力不济,疲倦乏力,一般来说,很有可能有点经络不通了。
 
经络不通,机体的气血就会运行不畅,阳气升散不及,供给机体的动力就不足,因此才会有刚睡醒又疲倦的感觉。
 
 
2、耳鸣眼花:我们常说“聪明”,何谓聪明?耳朵能听声音叫“聪”,眼睛能看事物叫“明”。聪明的人,都是眼睛耳朵获得气血充养的结果。
 
耳鸣眼花,也就是耳朵听声音不清、眼睛看事物不明,自然就是它们获得的气血不够,排除虚证之外,大多都是经络不通的缘故。
 
3、腰背酸胀:腰背是督脉、足太阳经、带脉的循行部位,也是我们身体的主要支撑。也只有这些经络的通畅,我们身体的活动、运转才能灵活有力。
 
 
如果没有劳累的情况下,也感到腰酸背胀,一般都是有点经络不通的原因。当然,这个不通,或许是邪气阻滞,或许是气血瘀滞,总之就是经络运行不畅,需要疏通经络,主要从督脉、带脉、足太阳经着手。
 
4、手脚发凉:正常情况下,因为经络畅通无阻,四肢末梢能得到足够的气血温养,我们的手脚四肢应该是温暖的,动作灵活的、感觉灵敏的。
 
如果这些方面有所变差,比如手脚发凉、动作迟钝,尤其是精细动作完成得不好,一般都提示经络有点不同,气血运行不畅了。
 
 
以上是经络不通的四个自我感觉,俗话说“经络畅通、百病不生”,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疏通经络呢?
 
我认为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做好:
 
1、做好避寒就暖:
 
中医认为,“寒性收引”,气血遇寒则生凝滞,遇到温暖则加速运行。比如夏天气温高的时候,我们的体温相对要高一些,呼吸、心跳都会加快。只要这种“加速”在正常范围内,都是可以促进气血流通,从而疏通经络的。这也是为什么寒性体质的人,动作会相对缓慢、反应相对要迟钝一些的缘故。
 
 
因此,做好避寒就暖,实际上就是保护好机体的阳气,让阳气更充分,从而推动气血的运行,起到“疏浚”经络的效果。这一点,和我们疏通河道淤塞是同理的。但是需要注意,并不是说这个就暖是“越暖越好”,只是说相对做好防寒而已。
 
2、做好科学睡眠:
 
很多人以为,睡眠不足不就是伤肝吗,和经络也有关系啊。当然,就说熬夜伤肝这个问题吧,中医说“人卧则血归于肝”,我们清醒的时候,大部分的营血都是在肝以外的脏腑肌腠运行,以保证身体的运动与思维。只有睡觉时,才有更多的营血回归到肝,这时候,也起到一个疏通肝经的作用。
 
 
其次,熬夜、晚上不睡觉,大部分情况都是坐着不动的,缺少运动的机体,气血运行会相对迟滞一些,这些都是引起经络不通的一个原因。当然,保证睡眠、避免熬夜,主要是针对“预防”经络不通来说。
 
3、做好运动养生:
 
生命在于运动,此话不假。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运动促进气血流动,这是相对最“廉价”的疏通经络方法。运动的时候,血流加快,相当于给全身的脏腑做个“冲洗”,算得上是很不错的疏通经络之法。
 
 
总之,经络不通,是中医养生的“大忌”。在悠久的中医养生里,疏通经络从来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做好上述三点,再适当配合一些饮食调理、穴位按摩等等养生方法,有点阻滞的经络定会慢慢恢复畅通,我们的身体也就更健康、更长寿了。




上一篇体质与养生,平和体质如何养生?

下一篇中医认为人有“五体”,即皮,肉,筋,经络养生,拉筋方法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