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 文化新闻动态

社交媒体、用户、大数据、平台:观察网络文学的新维度


作者:佚名       来源于:健康百科

  中国网络文学已发展二十余年,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人类从印刷时代向网络时代转换过程中的文化心理与文学变迁,具有独特意义,但对此也不能拔高。仅从作品本身来看,网络文学总体而言有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写手游戏化的写作态度与写作伦理的淡薄,一味迎合读者而造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偏颇,文学储备与现实主义精神的缺乏,对人性、人类命运等宏大主题缺乏关注与深度思考,商业写作的模式化与始终如一的欢乐叙事伤害了文学价值,生存体验的开掘与艺术想象的生成受到妨碍等。

   

  人们对网络文学的这些问题也都看得很清楚,采取了各种措施试图提升作品质量。不过,这些措施所体现的观念还停留在网络初创期甚至印刷文明时期,当下网络社会已经步入场景时代,网络文学在生产、传播与消费机制上都产生了相应变化,相关措施应进行针对性调整。

  “场景时代”是指随着移动设备、社交网络、定位系统、传感器与数据处理这五要素的迅猛发展与紧密整合,通过对用户的空间环境、实时状态、生活习惯或其他“场景”因素的搜索、感知与数据分析,社会或企业能够提供在特定情境下针对特定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服务,从而形成以“场景”为核心生活要素的时代。网络文学已经从传统的桌面互联网进入以移动网络为主的场景时代,其中社交媒体、用户、大数据与平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网络文学的调整应该特别注意这些新的维度。

  1.“本章说”“抄书评”等网络现象的流行,意味着网络社区的共享式阅读成为普通大众文学生活的发生方式

  印刷文学语境中,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基本是单独的个体行为。网络文学从一开始就具有社区性,读写双方的活动在交往中展开,这是网络文学最重要的特点,并且在后来得到发展。实行VIP付费制以后,文学网站建立书评区,注重对读者共同体的营造。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这种交往模式得到更大发展。

  文学网站与各种阅读App尝试一些新的界面功能。其中广为关注的“本章说”受到视频文化中弹幕的影响,故又称“阅读弹幕”。“本章说”的特点就在于互动性更强。在“本章说”没有推出之前,读者的互动行为是中断的,需要退出章节界面转到讨论区进行评论,现在则可以根据剧情中的某个“槽点”及时评论或分享,读者评论数量大幅增长。

  网络文学这种越来越强的互动改变了文学的传统定义,我们不能只从文本角度来理解网络文学,只是强调提高网络文学作品的质量,也要从社区性来理解网络文学,加强网络文学的社区建设。

  网络文学的这种社区性实际上是当代文学生活的重要形式。文学生活强调文学日常的存在方式,突出文学对普通大众精神生活的影响及社会文化的建构。在新媒介语境中,网络社区的共享式阅读,日渐成为普通大众文学生活的发生方式,大家一起写作、一起追文、一起分享、一起“吐槽”。非网文行业的人难以感受到其中的情感互动。这是网络文学魅力所在。

  阅读App的书友圈已经成为“Z世代”文学生活的聚居地,他们在书友圈里写评论、打分、催更,分享生活、发表原创故事、转载热门段子。在社交媒体强势介入文学活动的今天,网络作家也越来越重视吸纳读者的建议,俗称“抄书评”。一些比较红火的作品都大量借鉴网友评论,有的网文作者就经常逛书评区,从中获取写作灵感。

  2.网络文学的创作已经不只是作家自己的事,更是作家与读者的集体创作

  跟纸媒语境中的公众主要限于阅读、讨论不同,新媒介时代的公众成为推动文学生产、传播、消费重要的行动者。网络文学的创作已经不只是作家自己的事,更是作家与读者的集体创作。通过网站设计的书友圈、角色圈等,读者对原作内容进行大量的扩充与丰富。以“角色”为例,读者会直接参与到作品角色的完善中,补充人设图、人物标签、角色关系、大事记等。这种共创不只是停留于线上,甚至出现了针对故事本身、向现实“越境”的创作行为,呈现出“跨媒介叙事”“参加者社群化”与“现实替代感”的特征。

  更重要的是,读者的参与已成为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说”已是吸引读者追看的内容,传统的“追文族”变成了“追评族”。其中的一些精彩评论,其质量甚至高于作品本身,引来读者的大量回复。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古籍保护也应注重基础研究

下一篇“脱轨”必付代价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崇德尚艺当好表率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