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健康 > 内科

高龄糖友警惕冬夜低血糖


作者:佚名       来源于:健康百科

  □记者 蔡建华
  ■冬夜长 易发低血糖
  上周三凌晨2时,患糖尿病8年的刘大伯因严重低血糖被拉到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科。记者了解到,仅郑州市五院急诊科入冬以来就接诊了11个因低血糖而导致昏迷的糖尿病患者。
  冬夜漫长,糖尿病常常使出狠招--低血糖,不少糖友不慎中招。血糖高的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呢?
  郑州市五院内分泌科王慧君主任医师分析,冬季昼短夜长,和夏季相比,天黑提前了2个小时,天亮又晚了近2个小时。老年人习惯于天刚黑就吃晚餐,以后的几个小时不再进食,这样夜间空腹的时间就大大延长,增加了夜间低血糖的机会。另外,由于冬季寒冷,机体为了保持更多的热量,将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储存热量,这也就是冬季夜间更易发生低血糖的原因。
  ■老年人 很难发现低血糖
  乏力、出汗、头晕、心慌等都是低血糖的症状,相对于高血糖来说,低血糖的症状更为明显,为什么不少老年人直到因低血糖导致昏迷才被发现呢?
  除了是在夜间出现低血糖的原因外,王慧君还将原因归结为老年人患病时间长、反应慢。一般情况下,当人体血糖浓度降低时,通常会刺激人体做出代偿反应,此时机体将释放大量的抵抗低血糖的激素,如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一方面促进肌肉、肝脏释放葡萄糖进入血液,另一方面会引起出汗、饥饿、乏力、心慌等症状。这些症状就是低血糖报警信号,提醒主人应立即"补糖"。
  这是正常人出现低血糖的反应,但对于有着多年糖尿病史的老年人来说就不是这样了。王慧君说,当糖尿病史超过5年,神经受到一定损害时,一旦出现低血糖,糖尿病人并不能及时感知,也就不会出现焦虑、出汗、心慌、饥饿等提示低血糖的症状。这也就是为什么"糖龄"较长的老年人容易出现因低血糖昏迷的原因。
  ■夜间血糖一定得测测
  王慧君主任医师提醒《大河健康报》的读者,冬天低血糖常发于凌晨两点以后,所以建议糖尿病患者一定注意检测夜间血糖,不要根据1~2次的空腹血糖就轻易做出判断。
  医生对刘大伯进行了动态血糖监测,发现他在每天凌晨的2点到4点间,血糖低至3.9mmol/l以下,而他本人没有任何感知。我们减少了他的晚餐前的服药剂量,夜间低血糖不再发生,早晨空腹血糖也逐渐正常了。
  冬天夜长,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在睡前可以特别选择食用含能量缓释系统的碳水化合物食品,比如一杯酸奶或低脂牛奶、一份水果、3~5块饼干等。夜间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应赶快吃些糖果或饮用适量的25%葡萄糖水,并迅速监测血糖,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上一篇糖友应该知道的细节

下一篇糖尿病怎么突然好了?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